自卑感占据了新生适应困难来源的榜首。“你我来自湖北四川广西宁夏河南山东贵州贵云南的小镇乡村,曾经发誓要做了不起的人”,却在来到北京之后,看到周围那么多更优秀的同学,怀疑起自己的努力——同样的全国卷,舍友能比自己高出三十分,这样的差距还有可能追上吗?(当然,这种差距是完全可以弥补的)
第二大心理困扰的来源是期望值过大引起的失落心理。曾经幻想四人间宽敞明亮的宿舍,曾经幻想早睡早起的健康作息,曾经幻想和心仪的另一半牵着小手吃着糖葫芦把胡同走遍……来到大学后发现,这些好像都留在了幻想里。
紧随其后的心理困扰来源是生活环境不适应。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对家乡离北京稍远的同学们来说,真的是一项考验。离开了江南的蒙蒙烟雨,也没有了沿海小渔村的四季如春,来到了四季分明的北京。
还有不得不提到的人际关系不良,调查数据表明男生在人际方面遇到的困难大于女生。在大学里,人际关系往小了说,更可能指宿舍关系。在逼仄的宿舍里,大多或是六人一间,七人一间,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共处一室肯定存在摩擦——这个温度开不开空调?晚上几点熄灯?个人物品怎么摆放?我们可能都是带有棱角的宝玉,只有学会避开彼此的锋芒,才不会同时受伤。怎么培养一段新的友谊也是新生需要回答的问题。
“中年空巢”——新生的爸妈也焦虑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无论是龙应台的《目送》中送安安过机场安检的“我”还是朱自清的《背影》里为他买橘子的父亲,父母送孩子上学的转身总是痛苦的。在身边这么久的宝贝啊,就要一个人去远方了。
其实不仅是大学新生面对着种种挑战,新生的家长们也遭遇了一些困难。很多独生子女的家庭原本是三角结构,尤其是高三冲刺阶段,家庭的重心都在孩子身上。当孩子异地求学,家里就仿佛少了一个人,原本的三角结构发生了巨变——突然的空巢给新生父母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调查表明,大多数家长心理健康状况尚好,但有14.8%的家长心态有待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面对孩子离家求学的情感体验对之后的心态有很大的影响:那些积极愉快地送别孩子的父母往往心理健康状况会更好。
双方如何更快适应“心理断乳期”
给小宝贝们的建议
多和父母沟通:一封简讯,一段视频,其实也不过是每天的三五分钟,就能让爸爸妈妈心安。无论在大学过得好不好,家永远是你最温暖的依靠。
和朋友谈心:也许有些话和爸爸妈妈说会给他们压力,此时别忘了你的旧友。不管我们之间隔了几重山,几条河,我知道你们一直在那儿。如果有新的朋友就更好啦,面临同样的处境,开开脑洞,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自我宽慰自我开导: 天干物燥——多喝热水;澡(食)堂拥挤——错峰使用;上课速度快——请教老师同学和助教……相信每个问题都有解决方法,像对待你最好的朋友一样宽慰自己。
发展自己的爱好或寻找新的爱好:或许来到一个新的城市对于我们来说,有太多的东西发生了改变,但是心里坚持的爱和梦想一直都在。北京,一个充满机会的城市,相信你的爱好和梦想更有发光的可能。在变化中坚持不变的本心,是不是不那么慌了?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不是分析和解构你的行为,而是陪你一起寻找困境的来源。
给大朋友们的话:
寻找新的生活重点:对于很多独生子女家庭,生活失重是孩子异地求学的通病。摆脱失重感的方法有很多: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参加一些体育活动队,学一门新的技能等等,都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同时也就不会整天因为牵挂孩子而闷闷不乐。
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飞翔:在爸妈的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呀。但其实孩子们已经逐渐成人啦,其实十八九岁的我们已经有能力照顾好自己了,或是学着照顾好自己。家长大可不必太过担心孩子,这些雏鹰已经可以翱翔蓝天了。家长若是对孩子异地求学抱着积极的心态,往后的适应一般会更加轻松。
和孩子同龄人的家长多交流:雏鹰离巢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也许和其他孩子的家长交流能够带来一些新的想法,从侧面了解孩子的生活。大家也能相互鼓励,结伴探索中年生活的乐趣。
给宝贝还未长大的大朋友们的话:
生活不仅眼前的纸尿裤,还有诗和远方:或许你的宝贝还没有到异地求学的年纪,这大概是很幸运的一件事。一方面你能常常和宝贝待在一起,另一方面你有充足的时间来做好分离的准备——在照顾孩子的同时拥有充盈的灵魂,瑜伽、阅读、体育锻炼、摄影都可以成为平衡孩子和自我的桥梁。如果你能明白孩子固然十分重要,但其实生活也还有很多有趣的可能性,到送孩子上学的那一天,你就不会这么失落了。
说到想家,来前想象中的自己:不想、想、特别想,真的背井离乡后的自己如果同上,排列组合一下就有九个情况。如果划分了更多的思念水平,那结果真是千千万…百样人就有百种思念,所以又有谁能够与你真正的共情呢?
可你想念的人说不定就能做到这百里挑一的事,要不要去联系他们试试看?明月几时有,微信天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