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绍兴文理学院阳明书院,有一片承载劳动美育与养成教育的特殊“课堂”。这里,月季藩篱而笑,栀子沐阳盛开,茉莉吐蕊含香,茶花蓄势待放……这不仅是花卉的家园,更是学生成长的沃土。阳明书院立足“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将种植活动打造为融合劳育、美育、养成教育的特色品牌,在土地上书写育人新篇章。
一、全流程培育,见证成长的每一步
阳明书院种植活动以“种-养-思”全周期培育为路径,通过“宣导-实践-追踪”三阶体系深化学生劳动体悟。在前期宣传中,书院通过“一念阳明”公众号发布预热推文,图文并茂唤醒学生的劳动热情,线下则在食堂门口设摊互动,别出心裁的海报和绘声绘色的介绍吸引往来学生驻足。种植当日,辅导员顾欣欣老师充满期许的寄语拉开活动序幕,工作人员对种植技巧与养护要点的系统讲解为实践夯实知识基础,往届优秀寝室的经验分享更让同学们信心倍增。以木牌为纸、以画笔为媒,驰骋想象,倾情勾画,同学们还为植株绘制专属名牌。在辅导员顾欣欣老师和书院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同学们翻土、栽种、浇水、施肥,忙碌的身影,在花间穿梭,亲历着生命生长的历程。后续,书院还以“微博打卡”或“种植日记”的方式构建长效跟踪机制,同学们记录植株成长轨迹,优秀日记将收录成册,成为书院文化建设的生动注脚。
二、多维度赋能,将劳动美育同习惯养成深度融合
种植活动突破传统劳动教育边界,实现多维度育人赋能。在劳育层面,学生们通过翻土感受土壤温度,浇水体会生命需要呵护,施肥理解“给予与成长”的辩证关系,在汗水与泥土中培育劳动精神。在美育层面,制牌环节融合手绘,同学将情感倾注于木牌,赋予植物人格化形象,在创作中提升审美素养。在劳动养成层面,学生们每周观察记录植株状态,进行浇水、施肥、驱虫,以寝室为单位的养护机制,强化团队协作意识。活动最终通过植株生长情况、打卡质量等维度评选优秀。同学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从一株小苗到鲜花满枝的生命馈赠,更是躬身力行的责任担当、知行合一的价值认同。
三、全社区浸润,小园圃撬动大社区
阳明书院种植活动的价值,不仅在于活动本身,更在于其对“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辐射效应。书院将种植区设为开放空间,吸引往来学生驻足观赏,形成劳动成果共享的社区文化,让绿意流淌于社区的角落。活动中诞生的“养护小贴士”“植物成长故事”等,定期通过书院公众号、微博博文等渠道传播。除此之外,书院还会举办除草日、簪花等衍生活动。阳明书院种植活动已从单一项目进化为“劳动实践+美育创作+文化传播”的育人综合体,生动诠释“环境即课程、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阳明书院的种植活动已超越简单的劳动实践,成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创新样本。它用绿植串联起劳育与美育,以土地为纸书写养成教育新篇章,让劳动精神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未来,书院将继续探索“劳动+文化”的育人路径,让每一株植物都成为传递教育理念的使者,让每一片绿叶都映照出学生成长的足迹,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构建更具生命力的社区育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