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穿越千年文脉,共赴千年文约--青藤书院第四届守中读书会圆满举行

2025年04月25日 14:47  点击:[]

 

 

 

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宛如一颗璀璨明珠,历经岁月洗礼,愈发熠熠生辉。它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多次强调其深远的历史影响和重大的时代意义,为这古老的文化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深入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知晓这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为何能历经沧桑仍生生不息,领略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何如此博大精深。这一文化宝库,恰似一方永不干涸的源头活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 为积极响应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青藤书院精心筹备,诚挚邀请各位同学齐聚一堂,共同开启知识的盛宴。

2025年4月23日18时,青藤书院第十四期学术文化沙龙暨第四届守中读书会在河东博雅讲堂101华彩启幕。值第30个世界读书日之际,师生共赴"唐宋风华 书卷生香"文化之约,通过典籍共读、学术对谈、茶艺展演等多元形式,展开了一场跨时空的文明对话。

六位同学以书为舟,带领现场书友穿越唐宋明清,从饮食、妆束、诗茶、文学等维度,解码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面貌。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分享与互动交织,让古籍中的文字化作触手可及的文明图景。

 

 

【盛唐食趣:舌尖上的长安烟火】

分享者:李萍 | 分享书目:《食在唐朝》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李萍同学以《食在唐朝》为引,从宫廷盛宴的 “烧尾宴” 到市井街巷的胡饼、毕罗,勾勒出大唐饮食文化的包容性。她特别提到,书中对 “茶文化雏形” 与 “胡食东渐” 的考据,让听众得以透过 “舌尖上的盛唐”,看见一个多元交融的开放时代。现场有同学表示,听了李萍同学的发言,对唐代有了全新的认识。

 

 

【霓裳风华:唐代女子的妆束密码】

分享者:裘雨虹 | 分享书目:《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裘雨虹同学以《中国妆束》为镜,解码唐代女性的妆容、服饰与审美风尚。她通过书中复原的 “远山眉”“酒晕妆”“高腰襦裙” 等细节,展现了唐代社会对女性美的多元包容 —— 从宫廷贵妇的金步摇到市井女子的扎染裙,妆束不仅是装饰,更是时代开放度的象征。互动环节中,有听众也分享了自己头上的头饰的相关知识。

 

【宋茶雅韵:苏东坡的清欢哲学】

分享者:吴雯钰 | 分享书目:《和苏东坡吃茶》
“从来佳茗似佳人,贵从活火发新泉。” 吴雯钰同学借《和苏东坡吃茶》,将宋代茶文化升华为中华文化的 “生活诗学”。她解析苏轼 “点茶法” 中 “七汤注点” 的精细工序,指出其背后是 “格物致知” 的理学精神;而苏轼被贬黄州仍 “扫石煎茶” 的坚持,更显 “君子居易以俟命” 的文化韧性。书中 “茶墨俱香” 的典故(苏轼与司马光论茶墨相通),暗合中华文化 “和而不同” 的辩证思维 —— 茶之清苦与墨之浓冽,各美其美,却在文人雅集中达成精神共鸣。吴雯钰强调,宋代茶文化的核心不是奢华斗茶,而是 “精行俭德” 的生活态度,正如苏轼所言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既是对物质主义的超越,更是对 “大道至简” 的文化自觉。

 

【文豪风骨:唐宋八大家的笔墨春秋】

分享者:陆小萍 | 分享书目:《唐宋八大家文学课》
“文者,贯道之器也。” 陆小萍同学以《唐宋八大家文学课》为纲,梳理韩愈 “文以载道”、欧阳修 “明道、致用” 的文学主张,指出八大家的文字不仅是文学典范,更是中华文化 “经世致用” 精神的载体。她特别解读韩愈发起的 “古文运动”:摒弃骈文绮丽,回归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本质是对中华文化 “刚健中正” 文风的守护;而苏轼 “文理自然” 的创作观,则彰显了 “规矩与自由” 的辩证统一,正如《周易》所言 “变通配四时”,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正在于 “守正创新”。当谈到王安石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的改革精神时,她强调:八大家的文字穿越千年仍振聋发聩,正因他们始终与时代同频,践行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的文化使命。

 

【剑南诗魂:陆游笔下的南宋风云】

分享者:赵牧馨 | 分享书目:《剑南诗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赵牧馨同学从《剑南诗稿》中提炼陆游诗词的精神内核:表面是个人的 “位卑未敢忘忧国”,深层是中华文化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基因传承。她解析陆游 “海棠诗” 中的壮怀的深情,指出二者统一于 “仁” 的文化核心 —— 对国家的 “大仁” 与对生命的 “小仁”,共同构成中华文化的情感谱系。书中记载陆游晚年 “卖剑买牛”“教民耕桑”,更显文人 “知行合一” 的实践精神:他的诗词不仅是文学表达,更是 “为生民立命” 的行动纲领。赵牧馨强调,陆游的不朽,在于他将个人命运融入民族大义,让中华文化的家国情怀有了具体可感的载体。

 

【清代才女:顾太清的诗词人生】

分享者:陆颖恬 | 分享书目:《顾太清集校笺》
“万种伤心付玉箫,此心难与俗人描。” 陆颖恬同学以《顾太清集校笺》为引,走近被誉为 “清代李清照” 的才女顾太清。她解析顾太清诗词中 “既有纳兰性德的婉约,又具男性文人的豪迈” 的独特风格,尤其提到其《东海渔歌》对自然与生命的哲思。当谈到顾太清在封建礼教下的创作突围时,她感叹:“她的诗词是一面镜子,既照见清代才女的精神困境,也映出她们在古典传统中寻找自我表达的坚韧。”

 

【互动与共鸣:在对话中激活经典】

每场分享后,听众积极提问,讨论深入浅出。党委学工部部长宣海江老师参加此次读书会并与在场同学作了亲切交流

 

 

上一条:我校案例入选“浙江省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品牌优秀案例” 下一条:竞雄书院参加长三角高校书院联盟“书院开放日”苏州站活动

关闭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书院综合管理办公室 | 您是访问本站的第  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