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思想】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习《习近平在浙江》采访实录心得体会(节选)
编者按:《习近平在浙江》采访实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的生动再现,也是当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独特资源。4月16日下午,学校在河西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召开绍兴文理学院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在浙江》采访实录座谈会,专家代表在会上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分别畅谈学习体会。
从“嵊新事件”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绍兴的萌发
袁海平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期间,曾27次到访绍兴,高度关注绍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既为绍兴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提供了思想引领和行动遵循,更是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后,对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并深入推进的重要实践依据、思想源泉和理论积淀,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嵊新事件”:20世纪80年代,新昌制药业开始发展,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使江水遭受了严重污染,到2002年新昌江城区下游主体河道水质呈劣五类水。2005年,新昌当地村民下游的嵊州农民因不满河道污染影响生活与京新药业发生了冲突。事件发生后,省委、省政府、绍兴市、嵊州市、新昌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京新药业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之下,与黄泥桥村结对,共同谋求发展。
从2005年开始,新昌转变了发展思路,用生态约束重塑区域经济发展规则,用强有力的生态约束倒逼企业、产业升级,实现生态和经济协调并进。
“嵊新事件”是一起重大群体性环境纠纷,实质是生态文明诉求与传统增长模式的直面冲突。从这一事件的妥善处理及习近平同志对这一事件处理结果的评价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秉承“一切为了老百姓”的原则来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向同行,坚持走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引领浙江文化传承与哲社研究的深刻变革
潘承玉
2005年,习近平同志亲手启动实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文化建设思想萌发和逐渐形成体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05年7月29日,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讨论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这一纲领性文献,提出要实施“文化研究工程”“文明素质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等八大工程,提出要“挖掘浙江文化底蕴,深入研究浙江现象,打造浙江学术品牌,指导浙江未来发展”。习近平亲自确定第一期文化研究工程的框架:以“今、古、人、文”为主题,设置浙江当代发展研究、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浙江名人研究、浙江历史文献整理四大板块。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是全国省级政府层面启动实施的第一个大型文化研究“硬”工程,极大激发鼓舞了全省广大杜科研究工作者的热情、自信和创造力。作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大系统里的一个小系统——越文化基地所推动的越文化研究,这些年来也取得了不小成绩:一是组织展开76项省社科规划重点基地项目研究;二是以推出课题成果为基础,团结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向学术界推出一大批越文化研究高端成果;三是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持续召开;四是助力推进了一批省市重大文化工程;五是研究成果还获得市级以上奖项100多项。越文化研究的兴盛可以部分折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引领我省文化传承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世界舞台与中国声音——以学科交叉融合推进新文科建设
陈巍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期间就科技工作特别是科技创新方面,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阐发一系列重要思想,尤其强调指出要重视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渗透发展。学科交叉也理应成为“新文科”建设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助推实现“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培育新时代社会科学家;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
在学科交叉与融合中,新文科的世界舞台与中国声音从未真正分离过,但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贴近过。以我熟悉与专攻的心理学为例,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心理学为当代科学系统中与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医学、社会科学并驾齐驱的7大枢纽学科(hub science),一直在吸收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同时将知识输送给别的学科,实现了文理交叉、科哲互动的学科大交叉、大融合之势。全世界将近140万成员正在从事心理学这一复杂的学科行业,涉足面从临床咨询到学校教育,从产品设计到人工智能,从企业管理到市场营销,从人因工程到社区工作,从刑事侦查到运动训练,从经济决策到精神药物开发……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就有中国心理学家的身影。
如果我们追求的是属于全人类的知识,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那就要勇于走向世界舞台,积极发出“中国声音”。
谱写新时期“胆剑精神”新篇章
章越松
“八八战略”作为浙江省域治理现代化的总纲领和总方略,既是习近平执政理念的理论缘起,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理论与实践准备。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浙江才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而《习近平在浙江》就是重要萌发地的理论溯源。
进入新世纪,绍兴面临着同浙江乃至全国所遇到的同样问题:经济发展处于过热时期,土地、煤炭、电力等生产要素供应紧张,在宏观调控背景下绍兴乃至浙江发展速度下降。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矛盾凸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张力,群体性事件频发。绍兴于此时尤其需要一种精神的引领。在这个关键时刻,习近平同志对绍兴经济社会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他特别强调绍兴要弘扬胆剑精神。
“弘扬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精神,就是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卧薪尝胆,艰苦奋斗,努力谱写新时期的‘胆剑篇’。”
在胆剑精神指引下,绍兴党员干部通过一系列举措,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再创绍兴发展新辉煌,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创新发展全国样板。 绍兴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习近平同志的指引,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浙江作为重要萌发地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在“重要窗口”中全面展示绍兴山水的颜值之美和气质之美
胡保卫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绍兴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过多次重要指示。
多年来,绍兴市遵照总书记的嘱托,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到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地位,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行业污染防治不断深化,污染减排持续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区域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工艺装备得到提升,污染治理设施有效升级,监督性监测达标率明显提升,区域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二是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建设,健全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加强生态环境防治能力,提升生态监管监控能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三是有序推进制度改革,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开展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进排污许可证“一证式”改革,推进环保信息化和环境“大数据”规范化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开展生态补偿机制改革,开展无废城市试点,从打造最严环境执法地市目标的提出到大量环保制度全国试点落户绍兴,在全国形成了众多的“绍兴样本”,先后荣获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美丽山水城市”等系列荣誉,在“重要窗口”中全面展示绍兴山水的颜值之美和气质之美。
同时,绍兴文理学院积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办好环境科学专业,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努力为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服务。
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绍兴萌发
应锋
“绍兴是浙江的罗马。”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非常重视和关心绍兴的文化建设,多次到绍兴调研文化建设。他对绍兴坚持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坚持文化和经济互动发展,从本地实际出发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做法和成效表示肯定,要求绍兴发挥文化优势,进一步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为浙江文化大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其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很多重要观点和论断都源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的思考与实践。习近平同志对绍兴文化建设的指示极具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绍兴的文化建设成为“八八战略”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
最近,通过对《习近平在浙江》的系统学习,结合正在开展的课题研究,欣喜地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很多重要论述,如文化自信、文化力量、文化“两创”、中国精神以及意识形态工作,都能在绍兴找到原点、发现根源。深刻感受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浙江萌发和真理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