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特色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书院文化 >> 正文

绍兴戏曲中的百味人生

2024年09月01日 18:53  点击:[]

绍兴戏曲传统绵长,剧种、曲种多样,声腔丰富,剧作高超,作家、艺人辈出,是绍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时,越州有参军戏。唐元和年间(806820),女艺人刘采春及其夫周季崇善弄陆参军。元微之赠刘采春诗有选词能唱望夫歌句。[望夫歌]一名[罗嗊曲]。刘采春所唱120首,皆当时文士所作,其词五、六、七言。今尚存[罗嗊曲]6首。

 

南宋,主要演出诸宫调及杂剧,曲艺则数鼓词。洪迈《夷坚志》载有越地演唱诸宫调的内容。杂剧流行于越州民间,或为祭神而演。王十朋《梅溪集》有剡之市人,以崇奉东岳为名,设盗跖以戏先圣等语。鼓词为宋时越中主要曲艺形式。陆游有诗《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叙拊鼓盲翁说唱蔡伯喈故事的情状。其时,绍兴城乡演出活动频繁,陆游晚年回绍兴里居所写诗中,多有咏及。当时,已有本地的村伶,村伶还组班演出。这种演出,为不误耕作,多在夜间,极受农民欢迎。陆游诗云:老伶头已白,相识不论年。时出随童稚,犹能习管弦。”“野寺无晨粥,村伶有夜场。”“空巷看竞渡,倒社观戏场。

 

戏文入元,与北曲元杂剧对称而名为南戏。由余姚籍为主的戏文子弟以余姚方言及声腔演唱的南戏称余姚腔。余姚腔流行于江苏的常州、润州(镇江)、扬州、徐州及安徽的池州(贵池)、太平(当涂)等地。明万历十四年至二十五年(15861597),绍兴梨园余姚梨园绍兴戏子以余姚腔多次演出于上海豫园等地。

 

明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昆腔由吴中一带迅速传播到江浙各地。万历年间(15731620),昆腔大见流行,越中士大夫纷纷组成家班、女戏,声势颇盛。以后家班几经更迭,有的演员在脱离家班后,加入民间班社。其时,演出重视伴奏及服饰、化妆,且部分使用灯彩布置。明末,兴调腔,其时,目连戏自成一系。

 

清康熙、乾隆年间(16621795),乱弹起,与调腔并行,其后,鹦哥班出;咸丰、同治时(18511874),嵊县落地唱书勃起,清末衍化为小歌班,民国初发展为绍兴文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源于乱弹的绍剧及出自绍兴文戏的越剧均得到长足发展。

 

 

上一条:寻访绍兴风景 下一条:品味绍兴美食

关闭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书院综合管理办公室 | 您是访问本站的第  位客人